壮乡四月,春和景明。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八桂大地,各族群众欢欣鼓舞。
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瞻仰“红军魂”雕塑,参观纪念馆。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由我全程讲解。”说起总书记的参观场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副馆长周运良激动不已。
“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湘江战役,明确要求做好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周运良说,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建设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示的,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情之所牵。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主要包括纪念园、纪念馆、纪念林、纪念碑等设施,自2019年9月开园以来,吸引全国各地干部群众踊跃进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截至今年3月底,共接待1.6万多家单位及社会团体360多万人次,其中,接待党史学习教育团队2600多批次近33万人次。
“总书记听得非常认真,看得很仔细,包括每一件文物、每一个板块。”周运良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湘江战役这段历史很了解,时不时还和大家进行一些即兴的分享。
来到一幅油画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这幅油画中的主人公是陈树湘,油画上方写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是陈树湘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所率红34师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湘江之战,年仅29岁的陈树湘奉命率部担任全军后卫,与十几倍的敌人殊死激战4天,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过江任务后,渡江道路已被全部切断。突围时,陈树湘腹部中弹,在昏迷中被俘。醒来后,陈树湘乘敌不备,用手从腹部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
在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四大渡口示意图前,周运良介绍:“据罗荣桓同志回忆,他在渡江后回头一看,身后就只跟着一名十几岁扛着油印机的小红军战士。江面上漂满了红军战士的遗体,鲜血染红了湘江水。至今在桂北仍然流传着一首民谣: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当时真是危险啊!”习近平总书记说,“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参观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
“总书记说我们做的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上车之前又说了一句‘你们做得很好’。”周运良说,这是对他们的高度肯定,是鼓励和鞭策,全馆工作人员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下一步将提高工作和学习要求,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向参观者讲好党的故事、讲好英雄的故事。同时,注重向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贵州遵义等知名红色城市学习,为参观者提供更多红色体验内容、研学品牌、培训课程和红色旅游产品。
与周运良一样,广西民族博物馆讲解员李娅也幸运地担任此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讲解员。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4月27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位于南宁市邕江之畔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
“我们用壮语欢迎总书记到壮乡,祝他身体健康。总书记满脸笑容,亲切地向工作人员点头致意。”李娅说,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她的紧张和压力一下子就缓解了。
铜鼓是壮族代表性文化之一。广西民族博物馆的造型就是一面巨大的铜鼓,馆内收藏展览的世界上最大的一面古代铜鼓,被誉为“铜鼓王”,是该馆镇馆之宝。来到“铜鼓王”跟前,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观看。“从壮族的语言、文字、起源、铜鼓、岩画,到干栏建筑、壮医药、民族服饰、壮锦等,一路下来,总书记很仔细地看文物、听讲解。”李娅说。
广西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世居民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这些世居民族的历史根脉和文化传承在这座博物馆得到了充分展示。“总书记对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非常重视,强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李娅说,“我做讲解6年多了,一直在一线工作,也参与了一些进校园、进社区的社教活动。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讲解员,今后我将继续发扬民族团结精神,同时不断钻研业务,继续宣传好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宿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民宿资讯网 zix.musu.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