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宿资讯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民宿资讯 > 正文

从“留不住”到“不想走”

  • 时间:2021-06-29 23:23:51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近日,来自成都的郑先生带着老人孩子游览了“地下天宫”织金洞后,在织金古城里住下来。傍晚,皓月当空,华灯初上,一家人漫步在流光溢彩的古城,廊亭桥榭,泉水叮咚,让一家人旅途的疲惫烟消云散。

  “这个古城建得不错,有文化,有韵味。”郑先生连连点赞。

  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在织金浓郁的文化乡愁中找到心灵的栖居,是织金县补齐旅游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旅游提质升级,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效。

  织金旅游资源禀赋极佳。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巧夺天工,支嘎阿鲁湖碧波万顷,乌江百里画廊雄奇秀美……1991年被列为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织金古城”群山环绕,一水穿城。城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庙宇、碑塔、牌坊、桥梁等文物古迹74处,其中以财神庙为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25处。

  城内一水南北穿流,沿岸绿树成荫,两岸井泉喷涌,四方井、冒沙井、回龙潭……大小泉井70余处,把古城装扮得灵气十足。

  奇山秀水与古城文化、名人宝桢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成就了织金旅游“人文山水洞天”的奇妙组合。

  然而,曾经的织金总是留不住游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一路颠簸,一路灰尘,大大消减了游客游览的兴致。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厦蓉高速、赤望高速、织普高速,黄织、林织、织纳、织毕铁路在这里交汇,大进大出交通格局的形成,让织金与周边知名的旅游景区一起,组成了黄(黄果树)金(织金洞)线、百(百里杜鹃)金(织金洞)线、赤(赤水)金(织金洞)线等旅游精品线路。

  交通的便捷让游客进来了,但也让游客看完就走,几乎不在织金住下来。游客的脚步慢不下来、停不下来,织金的旅游收入就上不去。

  为此,织金县旅游部门深入调研分析原因。“织金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城市发展等诸多原因,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被散落在城市的角落,游客进城,却难以寻觅到让心灵小憩的文化乡愁。”织金县旅游部门负责人说。

  织金旅游要实现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弱项补短板。织金县决定启动“平远古镇”项目建设,引进民营资本,按照“以古城为根体验历史,以文化为魂提升品牌,以休闲为脉设计产品,以县域为形构建产业”的思路,将织金塑造成集古城观光、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城市服务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游客寻觅乡愁的好去处。

  2018年4月,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36平方公里,总投资40亿元的“平远古镇”项目启动建设。截至目前,投资26亿元的古镇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核、一环、一街、一带、两轴、五门、七大文化主题空间、两大服务功能区”充分体现了织金元素,从建筑的外延和文化的内涵,都在表达着它的地域性、独有性。漫步古镇,从市井街区、名人百花园、丁公祠、文庙、城隍庙、平远楼到织金饭店……每一处建筑、每一块石雕木雕、从屋顶到地面、从里到外、展示出织金厚重的历史文化。

  同时,织金县围绕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目标,加强山体、水体资源保护和开发,打造高水平的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预计总投资38.6亿元,在县城区域实施凤凰生态公园、宝桢公园及沿河生态治理的织金河水环境治理项目(景观)建设。

  随着各个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穿城而过的流水变成了景观。织金县城郊的凤凰生态公园,草木葱茏,水明如镜,湖桥相连,美不胜收。宝桢公园则充分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手法与建筑精华,将亭、台、楼、阁、轩、榭、桥等元素与山石、水池、湖岸、花木巧妙结合,或藏或隐,形成小中见大、回环曲折、参差错落的湖滨园林,引客驻足。

  许多游客来到织金,都愿意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品味文化、品尝美食、寻觅乡愁。

  今年,织金县按照打造织金洞大旅游景区的发展思路,以“一洞、一城、一谷、一廊”为轴,构建大旅游格局,冲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同时打造乡村旅游景点,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助推织金旅游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hhly.guizhou.gov.cn/xwzx/szdt/202106/t20210622_68758407.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宿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宿资讯网 zix.musu.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