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一定程度上说,了解了河南,就了解了中国。如何创新表达方式,打造融通中外,带有中国印记、河南元素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怎样把历史的、现代的河南呈现给世界,生动讲好中国故事的“河南篇章”?6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二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丛书的特色亮点,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国首个集成本地文化符号讲述中国故事的外宣产品
“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由省委外办总策划,中国外文局、中国译协翻译与传播专家担任顾问,是国内第一套由省级政府层面策划、系统对外译介中华优秀文化的中外文系列丛书,是“翻译河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共规划了近30个选题。
“去年,丛书首批十个分卷出版发布后深受各方好评,被中国外文局列入‘中国思想文化术语多语种对外翻译标准化建设’重要项目成果,被中联部纳入党际交往赠书范围,被外交部纳入蓝厅新闻发布会向外国记者赠阅书刊,被中央党校作为在图书和文化馆主展台陈列展示书籍。”省委外办主任付静介绍。
特色鲜明、覆盖面广、可读性强
此次发布的第二批丛书包括《脱贫攻坚》《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大运河》《文物》《焦裕禄(法语版)》《庄子》《空中丝绸之路》《航空城》《黄帝》十个分卷。其中《黄河文化》分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世界讲述了黄河故事,打造展示国家文明的标志性品牌;《脱贫攻坚》分卷讲述了脱贫攻坚故事,助力全球贫困治理经验共享;法语版《焦裕禄》是世界上第一本用法语讲述焦裕禄精神的书籍,展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空中丝绸之路》《航空城》分卷,用生动的案例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丝绸之路”建设的认知和认可。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结合跨文化传播理论,采用了直译和意译以及文化涵化等翻译策略,既注重传播中华文化和我国价值理念,又注重国外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参与《大运河》分卷编译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说。
发挥优势 讲好中国故事的“河南篇章”
近年来,省委外办紧密围绕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立足河南独特资源优势,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展现出彩中原形象的对外宣介成果。“翻译河南”工程,被中宣部、中国外文局评为“2020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
“我们将持续推进‘翻译河南’工程,鼓励各地各部门加强对中原文化资源的系统阐释,推出一批优秀的多语种对外译介精品。同时,不断拓展传播平台渠道,提升传播能力水平。”付静介绍,今年,省委外办将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河南省对外交往史展,并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老子》等丛书后续编译工作,将更多优秀的河南文化元素展现给世界。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宿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民宿资讯网 zix.musu.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