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源百里画廊(郑林华摄)
化屋村苗族同胞载歌载舞(陈曦 摄)
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陈曦 摄)
游客在彝山花谷景区赏花(罗大富摄)
韭菜坪日出(郑林华摄)
平远古镇夜景(张伟 摄)
风倚千重翠,水携万里光。
夏日的毕节,山青、水绿,每逢节假日,大大小小的景点游人如织:乌江源畔,苗族同胞唱着动人的歌谣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九洞天里,伏流之上,载着游客的游船前后错落;彝山花谷,在杜鹃花期过后接过百里杜鹃景区的接力棒,招待八方来客……
近年来,毕节市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旅游兴市”战略干在实处、做到细处,旅游资源禀赋得到有效开发,山地旅游产品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加快形成、旅游市场得到壮大,“全域是景观、处处皆可游”的全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达4.2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29.2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0%以上。
在旅游产业化发展这条道路上,花海毕节一路向前,走出美好愿景,留下一路芬芳。
项目品牌创新打造为毕节旅游靓丽“添妆”
织金县平远古镇毗邻织金洞景区,由织金古称得名。步入古镇,群山环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飞檐斗拱穿插其间,融水西彝族建筑、川南建筑、徽派建筑、三楚建筑等风格于一体,自成一派,雅致又庄重。
平远古镇项目的实施建设,不仅丰富了织金县旅游业态,让游客有了更多选择,更弥补了织金县夜游、夜宿旅游产品的空缺,成为织金县旅游产业的集散地,发挥着辐射作用。
加之古镇灯光效果、酒店住宿服务、织金地方特色美食及民族文化产品,平远古镇文旅枢纽作用逐步凸显,成为游客舟车劳顿间的归属地、起始站,真正做到了让游客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
不断完善的旅游业态和创新打造的旅游产品让织金县旅游业蒸蒸日上。仅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全县就接待游客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4亿元。
和平远古镇一样,百里杜鹃管理区彝山花谷景区同样是成熟“年长”景区的补充发展。
彝山花谷景区位于百里杜鹃管理区启化村,总投资11.7亿元,是一个集观花、温泉度假、康体养生、农耕文化体验、山地户外运动、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服务度假区。
每年5月,当百里杜鹃景区的杜鹃花进入休眠期,酝酿下一个春天时,彝山花谷的虞美人、紫薇花、大丽花、芝樱花、绣球花等挺直了腰板,在阳光下开得热闹。经过专业园林规划和精心养护,每年5月至11月,彝山花谷都会有应季的花朵绽开,弥补了杜鹃花期外的旅游资源欠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毕节市强化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供给持续优化,百里杜鹃、织金洞、韭菜坪、九洞天、油杉河等景区提质升级成效明显,平远古镇、彝山花谷、奢香古镇、金海湖旅游区等一批景区景点陆续投入市场,新旧景区接续发展,丰富了全域旅游的供给格局,为毕节全域旅游发展的靓丽身姿添上了美好妆容。
打造“旅游+”产业链让毕节旅游“底蕴”丰厚
走进化屋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鸡鸣犬吠声声入耳,远处乌江源百里画廊雄奇的景色尽收眼底,山水相依,处处是景。依托近来大热的旅游打卡点——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化屋村的苗绣、游船、民宿、农家乐成了游客们青睐的“香饽饽”。
借着旅游发展的东风,化屋村的村民们或是开起了农家乐,或是组建苗族歌舞表演队,或是加入村集体合作社,用健康美味的农家饭菜、热情洋溢的篝火晚会、丰富多彩的苗族歌舞、精美的苗绣制品,让游客沉浸在瑰丽的山水与浓厚的民族文化中。如此,既丰富延展了当地旅游产业,也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乡村振兴之景欣欣向荣。
位于七星关区的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类型多样,属景观复合型森林公园。其森林覆盖率达95%,素有“避暑胜地、森林氧吧”之美誉,是游客们休闲娱乐的近郊热门景区之一。经省林业局批准,毕节市周驿茶场森林康养基地便坐落于这座天然的“森林氧吧”之中。
自2018年获“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以来,毕节市周驿茶场森林康养基地便不断升级提质,现已建成以森林康养为主,集农作物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康养场所。其中,森林康养区由疗养中心和医院构成,现有床位300间,包括养老床位180间、医疗床位120间。该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共接待诊疗、入驻康养人员3.5万人次,并为当地解决了210人的就业问题。康养基地的建设,是脱贫攻坚过程中产业发展的探索,也是全域旅游大背景下,“旅游+康养”的具体体现。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近年来,毕节市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政策引领、资金支持、龙头景区带动等多元化举措,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产品,带热了一串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延伸而来的文化、康养、民宿等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旅游点500多个,休闲农业园区20余家,乡村旅游经营户近1.2万户,农家乐(餐馆)近5000家,餐位数近5万个,直接从事乡村旅游人数达1.62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超过5.8万人,乡村旅舍(农家旅馆)1300余个,乡村旅游总床位数近4万张,乡村旅游星级示范户150家。
多元举措拓宽旅游市场擦亮毕节旅游“底色”
2019年12月16日,成贵高铁全线通车,毕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机遇在前,毕节市在认真筑牢“内在”基础的同时,也积极走出家乡“吆喝”,创新宣传方式,有力拓展市场——今年以来,我市加强与央级媒体的合作,春节、清明、“五一”小长假期间,中央电视总台多个频道、多个APP、多档栏目对毕节相关景区进行了直播宣传;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多家央级媒体对毕节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在美团平台上线“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品牌馆,投放广州地铁沉浸式全包广告专列,举办“抖洞花海·跃动毕节”抖音“直播学院”毕节站活动……多平台,高频次、高密度开展宣传推广。
“请进来”还得“留得住”,为打造优质旅游地域名片,保障文旅市场安全稳定,一直以来,全市上下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多次组织开展无证无照专项整治行动、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行动、网吧专项整治行动、校园周边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等,并定期开展文化旅游安全大检查,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加强源头管控,落实防范措施。
此外,针对日益繁荣的民宿产业,我市积极谋划,对全市农家乐(农家客栈)进行基础数据摸排,及时全面掌握全市具有住宿功能的农家乐的相关情况,并拟联合公安、商务、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出台《毕节市农家乐(农家客栈)运行管理办法》,从建设、运行、安全保障、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客人们来了,带着人气,带着资源,带着希望;客人们离开,带着花香,带着特产,带着口碑。一来一去间,毕节市旅游发展蓝海纵深拓展,除了目前欣欣向荣的民宿、文化、康养等产业,毕节市旅游发展业态更拥有了其他无限可能。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更遑论万夫之勇皆为发展所用。今后,全市上下将更加坚定与自信,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之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宿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民宿资讯网 zix.musu.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