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宿资讯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特色产品 > 正文

博州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助力脱贫攻坚

  • 时间:2020-07-16 14:21:25
  • 来源:州农业农村局
  • 作者:佚名
  •  点击:

  2020年博州继续按照“稳粮、优棉、增特色”的要求,通过行政推动、科技促动等措施,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加工为依托,坚持扶龙头、抓订单、上规模,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民种植适宜、经济效益好的作物,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

  一、基本情况

  2020年全州播种各类特色农作物47.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7.8%。其中食葵20.0万亩、枸杞10.8万亩,甜菜5.5万亩、苜蓿4.3万亩、甜糯玉米1.6万亩、打瓜1.2万亩、籽用西葫芦1.2万亩、蔬菜0.4万亩、葡萄0.4万亩、果用瓜0.4万亩、水稻0.3万亩、制种玉米0.3万亩、苹果0.2万亩、香紫苏0.2万亩、薯类0.2万亩、加工番茄0.2万亩、甘草0.1万亩、其它0.2万亩。

  二、主要采取取的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我州始终围绕“强基础、调结构、增收入”的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稳定粮棉油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州、县(市)各级党委、政府将特色农业作为当年重点工作,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组织种植大户到先进地州考察学习取经,并在关键工作环节和主要生产技术上创新工作机制,组织农业、农机、水利等部门领导指导和督促各项工作的开展。

  ㈡加强宣传,提高农产品知名度。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枸杞、甜菜和食葵等农特色产品优势,积极宣传营销优惠政策,为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特色农产品产销推介,认真组织有关企业积极参与新疆特色优质农产品交易会、展示会、乌洽会、推介会和博览会等,不断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在疆内外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㈢招商引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积极争取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项目,发挥县(市)、乡镇(场)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选择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的企业予以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改造等形式,整合资源优势,实现规模经营,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条长、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精河县枸杞加工企业产品除内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

  ㈣发展订单,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在我州优势农副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加大与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对接力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努力实现企业农民的双赢。如中粮屯河博州糖业有限公司,通过采用最低保护价、二次结算和二次返利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带动制糖产业发展壮大。

  ㈤搞活流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帮扶农牧民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经济组织,搞好特色农产品流通。按照提高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对基础较好、市场潜力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通过试点示范和典型引路,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搞好产销服务,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联合农民、整合土地、统一经营、对接企业、订单生产、利润返还等形式,向实体化方向发展,特别注重培育流通环节的合作经济组织,密切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三、存在的问题

  ㈠特色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全州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仅占总播面积的18%左右,规模小,尚处在不断摸索和探讨阶段,在发展思路、市场定位和措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㈡特色农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全州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对特色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产品的经济效益未充分体现。全州规模以上特色加工企业仅有3家,加之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衔接不够,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造成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

  ㈢特色农业技术保障能力弱。州、县市、乡镇场在马铃薯、打瓜、枸杞、西瓜等特色农作物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配套设施装备不健全,成形的特色农作物技术规程较少,无法满足农民生产技术的需求。

  ㈣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目前,大多以农民分散经营为主,自产自销,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小,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程度较低,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品种,上规模、上档次龙头企业较少,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

  四、建议

  ㈠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特色农作物惠农政策,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益。改进农产品营销方式。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特色农产品的推介,使产品推介成为日常工作,减少特色农产品推介成本。

  ㈡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自治区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在抓好原有龙头企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对财政贡献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强化企业管理体系及产品认证和地方名牌培育,继续做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着力培育地方名牌产品,以名牌战略的实施带动产业的发展。

  ㈢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协调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农业部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特色农作物种植、加工、营销等方面的协调与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博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最新发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宿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宿资讯网 zix.musu.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